国家数据局、发改委: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首席数据官,鼓励开展数据脱敏等研究、支持企业通过编制数据资源目录


一、政策背景与意义


2025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体系,推动数据要素的合规高效流通与市场化价值化,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二、支持企业编制数据资源目录


数据资源目录是企业数据资产的“清单”,是数据治理的基础。通过编制数据资源目录,企业能够清晰地了解自身数据资产的分布、类型和价值,从而实现数据的精细化管理。具体而言,数据资源目录的编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梳理数据资产:企业需要对内部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全面梳理,明确数据的来源、用途和存储位置。
  2. 分类分级管理:根据数据的敏感程度和重要性,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以便采取差异化的保护措施。
  3. 动态更新与维护:数据资源目录应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和数据的变化进行动态更新,确保目录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鼓励企事业单位设立首席数据官(CDO)


首席数据官(CDO)作为企业数据治理的核心角色,承担着推动数据战略落地、提升数据价值和保障数据安全的重要职责。设立首席数据官的意义在于:

  1. 提升数据治理能力:首席数据官能够从战略高度统筹企业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推动数据治理体系建设。
  2. 促进数据价值化:通过优化数据管理和分析流程,首席数据官能够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
  3. 强化数据安全保障:首席数据官负责监督数据安全政策的执行,确保数据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的合规性。

四、鼓励开展数据脱敏等研究


数据脱敏技术是保障数据安全流通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数据脱敏,可以在保护敏感信息的同时,释放数据的可用性。具体措施包括:

  1. 技术研究与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数据脱敏技术的研究,探索更高效、更安全的脱敏方法。
  2. 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数据脱敏技术的标准化,制定统一的脱敏规范和评估标准,确保脱敏后的数据符合行业要求。
  3. 应用场景拓展:在金融、医疗、政务等重点领域,推广数据脱敏技术的应用,促进数据的安全流通。

五、政策实施的预期效果


根据《方案》目标,到2027年底,我国将基本构建规则明晰、产业繁荣、多方协同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体系。这将带来以下积极影响:

  1. 降低合规成本:通过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机制,降低企业在数据管理中的合规成本。
  2. 释放数据价值:促进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流通,推动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3. 提升治理效能:增强数据流通的安全性和透明度,提升政府和社会的治理能力。
综上所述,《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的发布,为企业数据治理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支持。通过编制数据资源目录、设立首席数据官以及开展数据脱敏研究,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数据流通中的安全挑战,实现数据要素的市场化价值化,为数字经济的繁荣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闻来源:数字资产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