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发文!数据资产"应登尽登"背后,藏着千亿级企业红利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据要素的价值释放和安全管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数据资产化进程。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数据资产管理制度。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23〕141号)和《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财资〔2024〕167号)进一步明确了数据资产管理的路径和目标。
在《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出:“开展数据资产登记。支持有关主体将持有或控制的数据资产应登尽登,纳入授权运营范围的公共数据资产要严格按照资产管理要求进行登记。试点地方财政部门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统一登记内容,规范登记程序,发放数据资产证书,作为数据资产对外授权使用的凭证。试点单位就数据资产基本信息、权利信息、使用信息、管理信息等登记资产卡片。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所持有或控制的数据资产纳入本级政府国有资产报告工作,接受本级人大常委会监督。”
东吴证券预估数据要素市场潜在规模达数十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土地财政市场。财政部试点推动的数据资产登记确权,正是打开这一市场闸门的关键钥匙。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2023年为企业减税7000亿元,2024年1-8月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税费优惠超1.8万亿元。数据资产纳入规范管理体系后,企业将叠加享受研发费用归集、无形资产摊销等多重税收红利。
数据安全产业2025年规模预计超1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0%+),数据要素流通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2189.8亿元。财政部推动的数据资产登记体系,正是构建这些细分市场的基础设施
数据资产登记:势在必行
开展数据资产登记,将持有或控制的数据资产应登尽登,就像是给企业的数据资产上了一道“保险锁”。以某大型电商企业为例,通过对自身海量的用户消费数据、交易数据等进行登记,不仅清晰掌握了数据资产的“家底”,还为后续的数据挖掘、精准营销等业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正如数据管理专家张博士所说:“数据资产登记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一步,它让数据从无形变有形,从无序变有序。”
公共数据资产:规范管理
纳入授权运营范围的公共数据资产要严格按照资产管理要求进行登记,这是确保公共数据合理利用的重要举措。比如,某地政府部门将交通出行、气象等公共数据进行登记,并授权相关企业进行开发利用,既提高了公共数据的使用效率,又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数据安全专家李教授指出:“公共数据资产的规范登记和管理,能够有效避免数据滥用和泄露,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地方财政部门:统一标准
试点地方财政部门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统一登记内容,规范登记程序,发放数据资产证书。这就好比为数据资产建立了一套统一的“身份证”制度。以某试点城市为例,财政部门通过标准化的登记流程,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数据资产发放证书,使得数据资产在对外授权使用时有了权威的凭证。业内资深人士王总表示:“统一的登记标准和证书发放,能够提高数据资产的流通性和可信度,促进数据要素市场的健康发展。”
试点单位:精细管理
试点单位要就数据资产基本信息、权利信息、使用信息、管理信息等登记资产卡片。这有助于企业对数据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某科技企业通过登记资产卡片,清晰记录了数据资产的来源、使用范围、授权期限等信息,避免了数据资产的滥用和侵权风险。数据管理咨询师赵工称:“资产卡片的登记是数据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它让企业能够实时掌握数据资产的动态变化。”
国有资产报告:接受监督
稳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所持有或控制的数据资产纳入本级政府国有资产报告工作,接受本级人大常委会监督。这将进一步加强对国有数据资产的监管。以某国有企业为例,将数据资产纳入国有资产报告后,不仅提高了企业内部的数据管理水平,还增强了社会公众对企业数据资产运营的信任度。行业专家刘院长强调:“将数据资产纳入国有资产报告并接受监督,是保障国有数据资产安全、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
财政部的《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数据资产管理指明了方向。咱们企业家和专业从业者要抓住这个机遇,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加强数据资产的登记和管理工作,让数据资产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